Monday, March 29, 2010

《旧曲轻弹》系列九:山的联想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杜甫“佳人”

诗圣杜甫运用简单的笔调描绘山里山外泉水的清浊,其诗句韵味委婉,神隽深远。

古人喜爱山水,不只是被它的山明水秀所吸引,事实上还有不足为外人道的动机。有人上山拜师学艺,有者专找灵感作诗,有一撮人是为隐居而往,而某些才子登山作诗玩乐,一旦诗章传遍民间而名声鹊起时,就能得到皇帝的宠幸下山当官,想不到登山竟成了平步青云的捷径。

时代变了。如今住在钢骨森林中的“才子”,不再步履古人的登山足迹,闲情逸致一番,倒是大事砍伐,口口声声说为了经济发展和开辟文明社会,容不下天然绿林。幸亏,在环保卫道人士的不停疾呼与口诛笔伐下,那些家伙不敢太过放肆。再要不然,后人只能从古人诗作中领略山林的美妙了。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很久以来,举凡智叟仁者,对繁华喧嚣都市生活感到厌倦,欲涤尽人间愁苦、甩脱缠身琐务,唯往高山寻逸去。青葱蓊忧的山林,沁人心脾的泉水,怎不叫人响往,为之陶醉?难怪有那么多狮城的朋友,每逢假日,总爱往古城奔赴,攀登金山一游,或举家,或结伴,其乐融融。

诗人大卫对于山岭也有一份的偏爱,其诗作中写着:“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诗一二一:1)他的诗跟中国诗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唯中国诗人把一切烦恼寄情山水,而大卫却是将困苦寄托山水的创造主。他的一生遭遇多次的狂风暴雨,政治风暴及至众叛亲离,看来是命途多舛,朝不保夕。然而,在乌烟瘴气的困境中仍不忘向山举目,仰望上帝的拯救和帮助,不愧是合上帝心意的器皿,处变而屹立不倒,稳如泰山。

基督徒的生活犹似连绵起伏的群山,一关已过,紧接着又一关;问题不在于如何越过,而于如何举目仰望创始成终的主,攀越的阻力越大,祂所赐下的恩典也随着增加。

刊载於1988年《星马教声》,由黄腾卫牧师主编。

Friday, March 26, 2010

<旧曲轻弹>系列八:更美的家乡

人类最美好的家乡原本是设在伊甸园,其中充满上帝的同在,无忧无愁,也没有疾病死亡来缠绊。想不到在一神之下,万物之上的亚当夫妇犯罪后,人类从此就断绝了通往伊甸的门路,伊甸成为芸芸众生可望不可即之境。

纵使无法再回到那块福乐地,然而,追寻那一片人间净土的热忱未尝就此湮灭,反而根深蒂固地潜伏在人类的心中,历久而不渝。

这一点,可从迫切离开祖地而流离他乡的群众看得出来。明知人间尘世处处都一般污浊,偏偏有成千上万的人群远离自己的故乡——一个没有政治激荡、种族歧视、经济难题……的美好家园。是某种错觉促成?抑或某种潜在意识的驱使?

神的朋友亚伯拉罕,为了更美的家乡,拿出信心的首步,离开迦勒底的吾珥。当他还未抵达应许之地前,经卒于以弗仑。上帝所应许的流奶与蜜之地不见其踪影,反而经历了几许辛酸、饥荒、四王五王之战及各种的试验。上帝莫非在暗示人类:此地没有更美的家乡。

人类更美的家乡在那里?

它不在今日的美国、加拿大、澳洲……。它是由根基的城,就是上帝所经营所建造的。历代的信心英雄,虽然没有得到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

但愿那座有根基的城是基督徒开步迈进的目标,摆脱乌托邦式的梦幻,一面齐心建造,一面期待那座上帝亲手建设的城,那处更美的家乡。

刊载於1988年《星马教声》,由黄腾卫牧师主编。

Friday, March 5, 2010

<旧曲轻弹>系列七 :向马可学习

马可又名约翰,出身于富贵之家,却不以纨袴子弟傲然自居。他是耶稣时代有为的青年,虽不是十二门徒之一,但他是主的忠心跟随者,藉着深邃的语文造诣,写出了精简的《马可福音》这本书,因而流芳百世,为后人所敬仰。

根据《使徒行传》记载,当保罗归依基督后,蒙神差遣到居比路进行首次布道工作,并有巴拿巴和马可同行并肩作战。讵料,艰辛满途的佳美脚踪出乎意外地在旁非利亚呈现一段小插曲:马可宣布离队回耶路撒冷。

从此以后,保罗对这位年轻人的印象似乎不太好,当巴拿巴第二次跟他合作布道时,坚持带马可同往,奈何保罗提出反建议,致使这两位属灵前辈为这一位青年引起过节的局面,最终分头布道。

始不论保罗不准马可同行布道的起因,谁是谁非,反正《圣经》学者对这问题持有见仁见智的解释。然而,从“三人布道团”的经历中有那一处不是现时年轻信徒和今日教会的借镜呢?

马可是一位年轻人,凭着一股热忱及择善固执的意志为主工作原本无可厚非。别忘记一件事实:年轻人毕竟还是年轻人!他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一般上来说,满身干劲、活力充沛、富进取心与力求革新正是年轻人的特长。同时,血气方刚、容易冲动、不顾后果与虎头蛇尾何尝不是古今中外年轻人的“公产”吗?有鉴于此,神许可这种环境临到马可,目的不外是陶造、修正以及栽培这位血气沸腾的年轻人,挫一挫他的锐气,把与生俱来人性中的渣滓炼净,方能成器。

今日教会中的青年,都不能免去主耶稣那双“千锤百炼”以及“化腐朽为神奇”的手心。唯有这样,才能成为主手中合用的器皿。

果真皇天不负有心人,马可这位青年固然孺子可教也!多年来的事奉和尝尽各种的酸、甜、苦、辣之后,总算守得云开见月明,这位青年的灵命逐渐步入成熟稳重的阶段。这时,保罗开始赏识马可,所谓识英雄重英雄,惺惺相惜,在保罗力邀之下,马可不计前嫌,重返保罗职事团同甘共苦做主工。在保罗那方面,他不再把马可视为贪爱世界的底马或是扬尘而去的腓吉路或黑摩其尼,反而视为得力的同工。

在保罗为主殉道后,马可为主传道的心志仍不减当年。迩后,他投效使徒彼得,继续推广传福音的工作。保罗被斩首之后,彼得成了敌人所要逮捕的对象,尽管如此,马可仍然随侍彼得左右,绝不向尼罗皇帝的爪牙屈服,宁愿过着恐惧战慄的飘流岁月。在彼得未被倒钉十架之前,马可为他执笔撰写彼得前后书,把彼得的遗训传于后世,这样,老使徒可安心回天家了。

马可的一生坎坷不平,但是却渡过了有意义的人生,从保罗为主浇奠生命至彼得为主殉道为止,他都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一面心仪属灵前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气魄,谅必效法他们的精神,进而坚守真理,义无反顾,把福音的种子向南欧传播,并且进军北非洲,克尽厥职,至死忠心。

马可也是今日年轻信徒的典型模范,他从幼嫩的生命步入丰盛生命的阶段,都代表着现时每一位信徒学习事奉主的历程。学习马可的事奉和传道心志,有助于信徒的灵命更长进、更成熟,尤其是这个时代,教会亟需像马可一般的青年献上自己,让主使用,促成主耶稣基督的国度。

刊载於1987年《星马教声》,由黄腾卫牧师主编。

Wednesday, March 3, 2010

<旧曲轻弹>系列六 :书、词典、圣经

那天是一位弟兄的生日,正为买礼物犹豫不决间,突然灵机一动,买了一本葛培理名著《与神和好》送给他,从他于接受后流露出欢欣的神情,我也感染到一份喜悦,一面庆幸自己找到一位爱书人。依稀记得儿童时代,家贫,买不起书,适值叔叔留下一些破旧残书,每逢假日,总喜欢钻进书堆里探秘寻幽,乐在其中,从此培养起读书的兴趣。

迨至中学时代,常与基督徒交往,从他们的口中了解主耶稣的福音,渐渐领悟人生的真谛与目标,进而悔罪归主。由那时开始,对于基督教书刊便爱不释手,其中《效法基督》与《天路历程》是灵修中常用的书。

读书时面临词汇、词条与理解上的困难,在所难免。然而,词典这位不开口的老师能消除这方面的疑惑,只要不耻下问,深奥难懂的字义即可迎刃而解。

词典固然是读书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而它亦必需迎合现今时代的需求。有鉴于此,第一部可与欧美国家媲美的《汉语大词典》最近面市。据说动用了四百多位专家近廿年的心血方能出版发行,涉及的知识层面十分广泛,包括中古习俗、东西文化、天文地理等,甚至各宗教教义皆能条陈缕析地娓娓道来,其工程不可谓不大。

无可否认,词典的确能打开知识的窍门,让人融会贯通,可惜却无法启发人类领悟人生真谛的道理,俾引导人们过着充满意义与盼望的生活。它仅提及过去与现今的事实,至於将来的事却只字不提,这是美中不足之处。

然而,我们要感谢上帝,祂已经弥补了人类在这方面的缺陷,把唯一能够解答人生难题的书——《圣经》赐给我们。

《圣经》是上帝的灵感动四十多位作者历时一千六百年写成,有君王、政治家、先知、祭司、法律家、牧者、税吏、渔夫等,在不同时代、不同地方蒙上帝启示笔录搜集而成。虽然每个作者的背景和思想都不同,《圣经》的记载却能前后连贯一致、包罗万象,令人侧目相看,是世界上最畅销的书。

迄今为至,无人可以质疑或拿出证据来驳倒《圣经》的权威和真实性。不论宇宙的创造过程,受造之物的来龙去脉,造物主对人类的计划,将来的新天新地……过去、现在、将来都清楚交待,跃然纸上。多少的《圣经》读者从其中,得到心灵的慰藉,永世的盼望与无限的满足感,如此奇妙的体验绝非一般书本或词典所能提供。如果把《圣经》喻为《人生大词典》,实不为过;要寻找人生中的答案,从《圣经》着手才是正途。

朋友!您是否对人生感到厌倦呢?抑或徘徊在救恩的门外裹足不前?莫消极、莫彷徨,打开《圣经》自有人生的答案。

耶稣说:“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太七:8)

刊载於1987年《星马教声》,由黄腾卫牧师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