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5, 2011

【教牧交流】浅谈卢云“专业服侍”的论述

读了卢云(Henri Nouwen)著作《建立生命的职事》第三章,让我看到作为牧师的职事和任务,比起以往时代感更具艰巨和挑战。虽说卢云引用的例子和论述皆以西方为背景,但是身在东方社会的牧者可从著作中,得着深入的反省和检讨,毕竟当今的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置身各种思潮不断冲击的东方社会,现代的牧者也要作好万全准备,以应付当今教会的需求。

根据卢云的观察,现代社会的趋势是越来越专业化,一门又一门的专业不断冒起(页58),这是铁一般的事实。眼下不只西方国家各领域已朝向专业化发展,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也急起直追,我国政治领袖倡导二零二零年成为先进国就是一例。这证明时代的巨轮不断转动,在教会里从事牧养工作的牧者,如果还在原地踏步的话,可能要被时代洪流所淘汰。所以,教会牧者职事专业化是必然趋势。

回想二、三十年前,当我参与教会服事时,常听到牧师传道强调,事奉上帝贵乎一颗单纯信心和爱神爱人的心,学效彼得和其他门徒,对主忠心不渝。言下之意,其他条件均为次要。在那个时代,我常被灌输教会牧者与传道不需专业训练,思想保守的传道不时引经据典,说耶稣的门徒没有经过专业栽培,也把教会牧养得很好。我甚至还听到保守的传道说,到神学院接受训练简直跟世界同流合污,使教会失去分别为圣的立场与见证。

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论调没有“市场”了。时至今日,凡是欲献身服侍的教牧,如果没有在神学院接受训练的话,想在事奉中更上层楼似乎不可能。须知,牧者置身在万花筒般的世界,没有一定的学识和训练基础,如何有效的服侍教会和社会?它肯定构成挑战。今天的问题不再是专业化应该不应该,而是如何把牧者的专业化训练,落实在本身的服侍岗位上。还有,牧者对专业的定义何在?是世界那一套理念?还是服膺《圣经》所说的“专业精神”?

卢云在书中斩钉截铁指出,专业训练与资格对牧者来说十分重要,这一点毫无疑问。卢氏本身曾在美国圣母院大学、耶鲁大学及哈弗大学教导灵修学及牧养神学多年,他对牧者的专业要求没有妥协馀地。然而,根据他的真知灼见,教会牧者除了具备专业资格与知识外,他还必须具备一般专业人士所没有的条件,这才是现代牧者最挑战的地方。卢云认为,如果教会牧者想在教会牧养上得心应手,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资格外,还须把焦点放在耶稣的身上,方能发挥事奉的功效。卢氏的精辟观点,使我有进一步的洞见:如果牧养教会被视为一份“专业”,最能发挥“专业精神”的牧者,莫属耶稣这位大牧人了。祂的牧养专业精神,是当今所有教会牧者的最佳典范,教会牧者效法与否将决定本身牧养工作的成效。

今天,不少牧者对“专业”两字持不正确概念,误以为神学专业训练就是一切,领了一纸文凭就“所向披靡”。不错,当牧者在神学院接受栽培时,他是经过一番严格训练、见习和最后甄选,以确保日后他有足够的资格和能力执行任务,这一条件符合世上一般专业的要求和条件。当牧者学成之后,自然对本身的能力产生自我肯定,对未来的事奉道路信心俱增。可是,由于教牧的工作责任涵盖面太广,服侍的对象来自不同年龄层,加上关怀的范畴从属灵到心理、生理、家庭和生活等,真叫牧者穷於应付。原本是信心满满的传道,搞到最后可能变成一个泄气的皮球,从事奉禾场打退堂鼓也不足为奇。当牧者来到此阶段时,理当如何应对呢?

卢云看到教会牧者的难处,在书中引用一位见习牧师迈克尔.史密斯的个案,迈克尔在探访一位名叫克恩病人时,对方给他冷淡反应而感到气馁。迈克尔对那次的探访下结论:“我感到气馁,甚至内疚,仿佛腹部给人踢了一脚似的”(页57)。这个经历何尝不是一般牧者的服侍体验?原本抱着满腔热诚服侍人,到头来却自寻烦恼,还搞到焦头烂额。这个经验,我想不只是迈克尔独有,凡是立志服侍教会的牧者都有类似遭遇,只是场景和对象不同而已,教会牧者肯定对迈克尔寄予无限同情,甚至为他打抱不平。当牧者为此事打抱不平时,这说明了什么?在个人思维中,是否抬高本身的专业资格,认为自己是“救世主”,世人没有我们不行?若然,此态度可能暗藏“自视甚高”的危机。

有鉴於此,卢云为牧者所面对的问题把脉,将基督的“专业精神”引进来,让牧者作出一个深入的反省。从卢云的角度来看,当牧者接受专业训练后,这是好事一桩,让牧者有“自我肯定”的积极思维。不过,单凭这点还不够,牧者还需从基督身上有所学习和仿效,那是“自我否定”的专业精神,这种精神才是牧养成效的关键,也是当今一般专业领域所独缺的。卢云很贴切在其书中,如此描绘基督自我否定的精神:“耶稣在一个简单的家庭中仼了三十年,在那里祂明白了自己是谁及要往那里去。然后祂才准备好倒空自己,为他人付出生命”(页65)。

此话一出,可为当今牧者当头棒喝!原来在我们的思维中,所谓的“专业精神”已跟世界那一套“同流合污”了,而且亦步亦趋,真叫人担心啊!以上文所提迈克尔.史密斯见习牧师为例,他不只满怀爱心去探望病人,而且是有备而去,可对方却不领情,叫他受不了。这种反应任谁都同情。可是当我们深一层思考时,将发现迈克尔的服侍仍然以已为中心,不是以上帝为中心,难怪有如此激烈的反应。卢云说得好:“没有人可以牧养他的弟兄,除非他愿否定自我,从而创造空间,让上帝有作工的馀地。要是我们一直以自我为中心,又怎能真正帮助其他人?”(页63)。

我们可以想像,迈克尔若没有学习到“自我否定”之道,他未来的事奉道路肯定荆棘满途,最终将导致他从服侍岗位拂袖而去,这个结果是大家料到的。根据统计,教牧人员是世上所有专业中离职率最高的职业,仅有三成牧者能够做到退休,为何如此难呢?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牧者还未掌握到基督的专业精神—“自我否定”。说穿了,自我否定也是耶稣在世上时,经常强调的舍已精神,若没有舍已精神,牧者在其事奉道路上不可能走得远、走得好、走得稳。以我个人经历来说,我经常遇到不讲理的信徒,在背后说三道四也罢,还结党对我和家人做出无理攻击,有好多回我真想卷铺盖走人。然而,感谢主的恩典,我能够撑到今天,完全拜基督给我“自我否定”所赐。我从基督学习了谦卑,如何说声“对不起”(尽管不是我的错),如何嚥下这口“不服之气”。

卢云说得妙:“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不相互排斥”(页64)。专业训练让牧者具备专业知识和资格,让我们引发自我肯定的把握,另一方面,牧者的专业跟世上的专业截然不同,它是建立在仿效基督的根基上。听说美国有一些大企业,其管理层每年花巨款派高级主管接受专业训练,学习如何放下身段跟公司部属打成一片,以期提高公司生产力。这也是种“自我否定”的专业精神。世界企业既如此,更何况是上帝的教会。有鉴於此,在教会服侍的牧者传道,都当以基督的“专业精神”为依归。唯有如此,牧者才可以教会发挥基督的“专业精神”,服侍主的教会,在事奉的道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2011年9月5日写於马来西亚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