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7, 2010

[聖經人物] 使徒保羅的生平

画家笔下的保罗

使徒保罗(Paul, The Apostle),是新约时代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在使徒当中,他是满腹经纶的学者,集哲学家、律法家、神学家于一身。当我们研究<新约圣经>时,会发现两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一位是基督耶稣,另一位则是保罗,而馀者仿佛瞠乎其后。这并不意味其馀使徒毫无建树,在传扬福音的事工上,他们固然扮演要角。然而,唯有使徒保罗将基督的信仰从犹太教中提昇出来,继而发扬光大,将基督教促成世界性的信仰。

翻阅教会历史,保罗对历代的属灵领袖、信心伟人和信徒们,所发挥的影响既深且远。十六世纪的改教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在修道院楼台研读保罗所写的罗马书一章十七节时,顿悟“义人必因信得生”的真理,让他经历了“重生”的奇妙经验,成为往后改教运动的口号。此外,卫理公会的创始人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 1703-1791),从一个聚会中听人念马丁路德所写<罗马人书注释>序言时,内心奇异地火热起来,决意在基督前更新自己,进而带动了十八世纪的教会的复兴运动。

上述的例子,仅是荦荦大者,受保罗影响的人,从初期教会至今,相信多得难以统计。有关保罗的生平,以及他遗留后世十三封书信的注释,历代学者和神学家都有著作问世,见解略为不同,各有各精彩。事实上,保罗对自己的身世未有明确交代,后人只能从《使徒行传》以及他的书信,略知一鳞半爪。在这里,我尝试从<圣经>、保罗书信及学者著作中作初步探讨,盼望能对保罗的生平,有更深一层地了解;在研读他的书信时,能有更透彻的领悟。

保罗的背景

保罗原名扫罗(Saul),约在主后9年,出生于基利家(Cilicia)的大数,他的父母亲是优秀的犹太人,也是罗马公民。从幼年开始,保罗被双亲送到大数会堂,接受犹太传统的熏陶,以期成为犹太律法师。当时的大数城,是著名的大学城,也是政治与商业中心,因此,他十分熟悉当代流行的希腊文化思想和语言。不久后,他被送往耶路撒冷,在著名拉比迦玛列的门下受教。当他学成回乡时,已是约莫廿一岁的有为青年,他开始学习编织帐棚,利用家乡盛产的羊毛制造各款的帐篷、帐幕以及各种的悬挂物。

年轻时代的保罗,已经是一位优秀的法利赛人,在持守犹太教传统方面非常热心,不愧为那个时代的先锋份子。在此背景下,当耶稣的福音在耶路撒冷传开时,犹太人不接受耶稣为弥赛亚,并将福音视为一种亵渎,保罗也加入他们反抗的行列。他对基督徒的憎恨,从实际的行动表现出来。当主的门徒司提反,在耶路撒冷被群众用石头打死时,他满怀喜悦站在一边,替那些掷石的刽子手看守外衣。(徒:757-60)此后,他变本加厉,从旁观者变成了逮捕者,“残害教会,进各人的家,拉着男女下在监里。”(徒:83)他还意犹未尽,决定远赴大马色去追捕基督徒,欲先除而后快。

生命中转捩点

保罗在大马色途中遇见基督
俗语说:“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保罗深明这番道理,而且他师出有名,从耶路撒冷大祭司领取追缉公文,授权给他追踪基督徒直到大马色,将他们押回耶路撒冷受审。然而,正当保罗衔命执行这项逮捕令时,一项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耶稣就在大马色的路上向他显现,双眼光照之下失明,使他觉悟到本身所残害的不是基督徒,而是主耶稣本身。从那天开始,保罗从犹太人参议院(Sanhedrin)的缉拿特使,摇身变成了耶稣基督的使徒。

大马色路上的经历,给保罗带来极大的震撼,也是他生命中的转捩点。当时,他大约卅二岁,正值壮年时期。在失明的情况下,保罗受到亚拿尼亚的接待,三天后重见光明;他起来受了洗,和大马色的基督徒同住一段时间。当他悔改了之后,没有立刻出去传道,他只身前往亚拉伯小住三年,在那里潜心思考,一面回顾过去的陈年事迹,一面思想上帝所差来的弥赛亚主耶稣基督,以便策划未来的布道动向。

生命中隐秘期

大马色是保罗初试啼声的宣教工场,然而他无法久留,因为当地的犹太人和官府计划加害於他,身边朋友把他藏在篮中缒出城墙外,才逃出生天。过后,他重新上路,决定到耶路撒冷探望使徒们,渴望见彼得一面。他的首次出现,引起当地信徒一阵惊慌,他们难以接受保罗信主的事实,幸好在巴拿巴的见证下,信众才感到释怀。在耶路撒冷期间,保罗有机会接触彼得,跟他同住了十五天,同时也在该城放胆讲道。

在往后的日子,大概有十年的时间,保罗在大数和基利家传扬他原先所残害的道(加123)。除了传福音之外,<圣经>没有清楚交待有关保罗的脚踪,这难免给人留下一个颇模糊的印象;故此,这段日子被喻为“隐密的年日”。另一方面,有些<圣经>学者则认为,保罗在这段时期为福音的缘故,曾被犹太人鞭打五次(林后:1124);迩后被主提到三层天,亲眼见到乐园,并听见隐秘的言语。(林后:122)无论如何,保罗在这段时间没有白费,我们看到主的手在他的生命中,进行陶造和装备的工作,为日后布道事工打下深厚的基础。

主耶稣的福音不断的从耶路撒冷向外传开,间中有多人反对,然而相信的人也不少。当时,罗马叙利亚省的安提阿教会一片兴旺,巴拿巴奉耶路撒冷使徒的差派,到该地做牧养的工作。他慧眼识英雄,把保罗引荐到安提阿来,他们在那里一起同工约有一年之久。在主后43年,保罗携同巴拿巴拜访耶路撒冷,这一回是把安提阿信徒的爱心捐款,转交给该城遭遇饥荒的信徒。保罗的这一趟旅程,为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成果,众使徒接纳他向外邦人的布道工作。

生命中黄金时期

有了使徒们的肯定,保罗可以放下心头大石,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展开他的宣教之旅。从主后46年至大约58年,他的脚踪遍布塞浦路斯、小亚细亚和希腊等地,这段时期所行过的路,大概有六万公里之遥,因此,这个长达十二年的时期,可说是保罗宣教事业的黄金时期了!

第一次宣教旅程(主后约4648后)

保罗第一次宣教路线图
当他踏上第一次宣教旅程时,身旁有巴拿巴和马可随他同行,大伙儿从安提阿出发,先到塞浦路斯(Cyprus),然后途经撒拉米抵达帕弗。在这里,保罗向罗马省长士求保罗(Sergius Paulus)传道,说服他归向基督。较后,保罗一行人从塞浦路斯航行到旁非利亚的别加时,马可执意折返耶路撒冷,使保罗大为惊奇。在马可离队后,保罗和巴拿巴继续向内地进发,到达加拉太(Galatia)南部的彼西底,抵达一座名叫安提阿的城。接着,这对福音的使者朝东部前进,到了吕高尼一带,在几个城中布道,所到之处皆有多人信主,上帝的福音越传越兴旺。经过三年的奔波和劳苦,在以下各地建立了为基督作见证的群体:彼西底的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特庇,可能还包括别加。最后,他们才决定收拾细软,循原路返回叙利亚的安提阿,总算结束了第一次的布道工作。

保罗在第一次宣教旅程中建立了教会
经过第一次的宣教旅程,保罗的视野开扩了许多。他拥有仁慈为怀的天性,对犹太人传福音的事上,更显出满腔的热诚,为了这个原因,每到一处,他从犹太人的会堂开始宣讲福音的工作。可是,当他来到彼西底的安提阿时,那里的犹太人反对激烈,保罗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才决意向外邦人宣讲福音。(徒1346-50)在心灵方面,他感到心如刀割,因为他曾说过:“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罗93);而在肉身方面,保罗在这次的宣教途中染恙,他形容身体好像有一根刺在折磨他,从<加拉太书>来看,他的病痛可能是眼疾。

古语有云:“天降大任於斯人,必劳其筋骨,苦其心志,饿其体肤”。这句名言,可说是保罗一生的写照。在身心备受煎熬之际,有一批来自耶路撒冷的使者到安提阿“妖言惑众”,向信徒散布谣言,指保罗所传的福音不够全备,因为没有传受割礼的缘故,这些流言扩散到保罗和巴拿巴在首次宣教时所建立的教会,为他带来极大的困扰。从那时起,一场凶猛的属灵战争开始了;在四面楚歌的处境中,他仍然站稳立场,坚定不移的宣称:“在基督里,受割礼或不受割礼,都算不得什么,要紧的是作新造的人。”(加:615

於主后49年,保罗赴耶路撒冷出席使徒会议,教会领袖针对外邦信徒受割礼和饮食课题方面,进行详尽的讨论,最终达致协议。原则上,大会接受保罗的辩论内容,於是一致通过议案,以使徒、长老及全教会的名誉发布公函,一面谴责犹化派基督徒的狭窄心胸,一面赞许保罗和巴拿巴在宣教事工的贡献,表现出教会解决双造争执的果决立场。教会领袖的议决案,总算把汹涌的风波平息了下来。

第二次宣教旅程(主后约4952年)

保罗第二次宣教路线图
耶路撒冷大会之后,大约两三个月的光景,保罗携同一位得力助手西拉,展开第二回合的宣教旅程。他们从安提阿启程,沿陆路往“南加拉太”的众教会前进;旅途中,保罗邀请两位弟兄加入行列:提摩太在路司得加入,路加则在特罗亚加入。在这次行程中,保罗在梦中得到上帝的指示往欧洲宣教,於是他们在腓利比落足。这里的福音工作有显著果效,一位来自推雅推喇的布匹女商人叫吕底亚,听了保罗所传的道之后,毅然接受主。另一方面,由於驱出一位女奴身上的污鬼,保罗和西拉遭到主人诬告而判监,他们在夜间赞美上帝的恩慈,岂料地大震动,连监狱门也震开,狱卒在惊慑中全家信主。

保罗在腓利比逗留不久,他率领西拉和提摩太到帖撒罗尼迦,然后把他们留在庇里亚,本身前往雅典传福音。在这座希腊的名城里,保罗采取的讲道方式跟之前的不同,并且引用希腊诗人艾庇曼尼德(Epimenides)和亚拉图斯(Aratus)诗竭力证道,怎知这些硬心的雅典人无动於衷,只回应道:“我们再听你讲这个。”(徒:1732)此后,他把布道目标转向哥林多,跟亚基拉、百基拉夫妇生活在一起约有一年半的光景。在这海港的城市里,保罗花了不少心血皈化当地的希腊人和犹太人,并且建立了一个朝气蓬勃的教会,其中有大部份是由外邦归正的基督徒。

哥林多的拓荒布道,对保罗来说是苦乐参半,而一些教会的状况,更使他忧心不已。这时候,马其顿教会发生问题,他必须忙里抽闲,写了<帖撒罗尼迦书信>去勉励那些挣扎求存的信徒。紧接下来,犹太人多方为难保罗,想尽办法把他们送到迦流总督那里,不过他即刻得到释放,仇敌的诡计无法得逞。当保罗恢复自由身后,他就回到耶路撒冷拜访那里的教会,过后返回安提阿,在那里居住约有一年多的时间,大约从主后52年秋到54年春为止。

第三次宣教旅程(主后约5358年)

保罗第三次宣教路线
经过养精蓄锐之后,保罗展开他的第三次宣教旅程,此次路线与第二次的宣教行程相似,唯没有朝西方往特罗亚,而是到以弗所去。这趟的远行纯属牧养的性质,旅程集中在以弗所和哥林多两个地方。他在以弗所的工作十分成功,归化了许多市民,初信者把巫书当众焚毁;基督徒人口的剧增,也导致亚底米神像乏人问津,导致偶像业者攻击信徒,而引发一场暴乱。尽管置身於危若累卵的环境中,保罗仍然处变不惊,他用三年的时间在以弗所广传福音,同时也在此趟行程中写了几封重要的书信,即哥林多前后书与罗马书。

探望哥林多教会,是保罗此次旅程中最后的工作,他在那里住了约三个月和时间。然后,他带着外邦教会的捐款,偕同几位代表一同去耶路撒冷,去救济该城贫穷弟兄。此外,也藉此加强外邦信徒和耶路撒冷信徒之间的联系,并消除犹太信徒对保罗作为外邦使徒的疑惑。与此同时,他希望以后能去拜访罗马,再继续往前,直到西班牙。

事奉的末期

保罗在监牢中完成四封书信
保罗心里有数,知道到耶路撒冷大概凶多吉少,因为指他误导外族中犹太人背弃摩西律法的声浪高涨,结果所担心和预期的事都发生了。当他遵照雅各劝告到圣殿行洁净礼时,被一群犹太人发现,并耸动群众闹事,想下毒手害他,不过,罗马军队及时赶到,才阻止这场不愉快事件。翌日,保罗被带到公议会(Sanhedrin)前受审后,再把他押至该撒利亚,於罗马总督腓力斯面前受审,由於保罗是无辜的,所以把他扣留在该撒利亚达两年之久。

於主后59年,波求非斯都出任总督,保罗在他面前上诉凯撒,说要到罗马受审。由於他是一位罗马公民,非斯都不能拒绝这项要求,於是把他遣送至罗马。保罗最后一尝夙愿,以囚犯的身份乘船到罗马去,一路上经历惊险后,他终於抵达意大利南部的部丢利(Puteoli),受到当地基督徒的热烈迎迓。他在这里受监禁两年,不过能住在自己的房子内,外有兵丁看守,可以传讲福音和接待客人。此外,他利用这一段时间完成四封书信,即歌罗西书、腓利比书、以弗所书及腓利门书。

事奉的终点

有学者认为,保罗是遭斩首而殉道
有关保罗在罗马服刑满期后的动向,使徒行传以外的资料并没有清楚交待。不过,根据保守派学者的意见,保罗被软禁两年之后,由於指控理由不能成立,然后获释,按照原定计划到西班牙去,其后又返回东方,探访革里底(多15)、以弗所和马其顿(提前13)、米利都和哥林多(提后420)、特罗亚(提后413)以及希腊西岸的尼哥波拉(多312)。过后,约主后67年,他在尼禄手下被捕和处死。

有一些学者则认为,保罗在这段时间写成了提摩太前书和提多书,在主后64年,罗马城发生大火,酿成基督徒被逼害的惨剧。他第二次被囚禁,在牢房内完成了提摩太后书;最后6567年间,被尼禄王斩首,他为信仰殉道时,很可能还未到60岁。

古人曰:“鞠身尽瘁,死而后已”,保罗就是这样的典范。从大马色路上的悔改,一直到生命最后关头,仍然死心塌地跟随主;尽管前路崎岖难行,充满挑战风险,他还是义无返顾,没有违背从天上来的异象(徒2619)。

诚如他所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提后47-8)这反映出他的一生皆为主摆上生命,那怕为福音缘故赴汤蹈火,甚至为主的缘故抛头颅、洒热血,在他的眼中,这一切都不能成为十字架真理受拦阻的因由。

虽然他是两千年前的风云人物,但他的精神仍然常存;藉着他的书信,仿佛活於我们的眼前,如亲炙其呼吸。难怪马丁路德说:“保罗的话语,实在是有脚有手的,能捉住我们,使我们不能逃脱。”这说明了保罗信息的感染力,过去有人因他的著作蒙恩,相信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是。世人可从他的遗作中,去认识真理,寻找人生真谛,进而认识上帝的独生子—耶稣基督。

2002510日写於马来西亚神学院)



3 comments:

  1. 牧师,很棒的一篇,借用啦。

    ReplyDelete
  2. 牧师,你过奖啦,我们彼此学习,有不足之处,你一定要告诉我。祝你事奉喜乐,合家平安。

    ReplyDelete
  3. 噢~原来大家都是认识呀~在之前,我是无意中看到两位的部落格。谢谢牧师的分享~ :)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