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2, 2013

怀念母亲炸香蕉

炸香蕉是大马小食,母亲患肾病后才停止炸香蕉生意。
序言:我母亲郑绣叶女士,於2013624日早上8时安息主怀,在世寄居73载。回顾她一生,可用“去日苦多”来形容,叫我感慨万千!六十年代,是物资匮乏的年代,她不忍心看到父亲辛苦,用微薄收入独撑一家九口,自告奋勇献议经营小生意,买师酿制豆腐水沿街叫卖,后来转行炸香蕉小本生意,她献上近四十年的青春,就是为了经营一个家。六年前,母亲被诊断患上肾病,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养病,直至她安息为止。在她生前,我曾为她撰写一篇报导,刊登在《南洋商报》,令她欢喜万分。现在将此文上载,算是献给母亲的悼文。

世人很喜欢开香蕉的玩笑!在东方人言谈之间,不时拿这种热带水果来一顿,真为它叫屈。后来,发现西方人也好不到那里去,用一句Go To Banana来挪揄旁人一番,不要误以为是邀您去香蕉园,而是调侃您癫佬

不过,骂归骂,老外跟亚洲人一样对香蕉口骂心疼,吃起来津津有味,甜在心里口难开。说起来您不相信,世界上最大的香蕉消费国不在东方,而是在美国。该国只有弗里达州和加里福尼亚州盛产香蕉,其他的只好进口,马来西亚是出口国之一。

在诸多水果当中,可以生食又可以当作经济小食的,非香蕉莫属了。犹记得多年前,在马六甲市区的街头巷尾,出现手挽竹篮的小孩,沿街叫卖:Goreng Pisang……。时至今日,这种情景已不复存在,是时代的巨轮淘汰他们吗?无论如何,他们的踪影已成为市民记忆中最深刻的印象。

今天,取而代之的是炸香蕉档口,分布於市区与周边角落。如果有稍微留意的话,经营这种经济小食的人士以巫裔居多,华裔可说屈指可数。坐落在本坡甘榜拉板敦都亚中学对面的小贩中心,就有一档口专门经营炸香蕉的食档,前后有24年的历史,深受街坊的喜爱。

郑绣叶(59岁),是该食档的档主,还有跟她在这行业相濡以沫24寒暑的夫婿颜成柱(67岁),夫妇俩细说从头,把过去经营炸香蕉的点滴向本报全盘托出。

郑女士指出,我国出产香蕉的种类有很多,一般上在市场上可购食的有蜜仔蕉、梅花蕉、红肉蕉及香芽蕉;可是,能够用来当炸香蕉用途的却很少,以她所经营的食档来说,她选用南卡蕉(Pisang Nangka)和牛角蕉(Pisang Tanduk),成本方面,后者会比前者为高,因此,南卡蕉是他们的首要选择。

她说,物色香蕉是一种累积而来的经验,选出质地好、肉质佳的货源才能炸出脆酥松软的香蕉糕。一般人以为香蕉是长在树上,事实上,它的果实是挂在粗茎上,由於没有硬质树干的缘故,香蕉在未臻成熟时必需事先摘下来,否则它会自动爆裂。摘下后还需贮放34天,到这个时候既不生涩也不过熟,才是上乘用料。

她表示,在家里炸香蕉的方法和做生意用途的截然不同,开始时曾经面对一些技术上的困难,利用过熟的香蕉来油炸,结果整锅油变成浑浊一片,捞上来的香蕉糕软绵绵,只有少数顾客选择这种食法,从那时起,经过一段日子的自行尝食及改良,终於研制出满足顾客口味的香蕉糕。

此外,郑女士透露,面粉调料是炸香蕉最重要的元素。由於小时候的生活环境,使她有机会接触到制作糕点的巫裔同胞,如今把她过去的所见所闻派上用场。她发现使用上等面粉,再配以一种进口的水磨粘粉,然后按比例调以清水,就能弄出品味极佳的面粉调料,是一种21的配料法。

为了保持食品的新鲜,郑女士所用的食油不超过3天,符合时人的卫生要求。每天下午,他们将香蕉和面粉调料备妥之后,就忙碌几个小时,把剥好的香蕉沾上面粉料置入锅内,用慢火油炸至金黄,历时约5分钟之久,及至捞起来时,已是香气四溢,让人直流口水。

郑绣叶向本报表示,他们的顾客是以邻近工厂的员工居多,曾经有一家纺织厂购买70条香蕉,是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新鲜刚出炉的炸香蕉也同时吸引了友族的购食,它跟油条等小食一样,必需趁热而吃,嚼在口里悉嗦有声,令人回味无穷。


在健康意识普及的时代,人们在满足口感之馀。难免兼顾营养价值,香蕉富含一种称为生物硷(Alkaloid)的物质,同时也有色胺酸和B6维生素,有助於大脑制造血清素。下一次如果再遇上香蕉的人,不妨告诉他吃香蕉的好处。

(2000年12月29日刊於《南洋商报》马六甲版,标题为:“炸香蕉也要有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