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服侍人乃舍已背十架
“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已,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马可福音8:34)
在此之前,我写了六篇短文谈论服侍人的条件,现在已临尾声作结论的时候。此时此刻,我们当思考一个问题:主耶稣用他一生服侍人,其服侍历程最高峰在那里?相信你心里有数,答案是“十字架”。
当耶稣呼召门徒跟随他时,他们心中怀着某些预感,发生在耶稣身上的事,有朝一日也会临到自己身上。在未来日子,假使耶稣的前路出现十字架,同样的,他们所行的道路也离不开十字架。许多时候,门徒(以彼得为首)跟耶稣争论,焦点就环烧在十字架的课题上。我们发现到,他们非常不愿意面对挑战,尤其是背十字架的事实。
可以想象,门徒跟耶稣一起生活多年,学习不少,领受颇多,对他们的恩师敬爱有加。然而,他们在观念上仍无法突破,以为通往荣耀的道路是轻而易举,如同切黄瓜、尝豆腐般容易,不必经过受苦的历程。假如在服侍人的道路上,我们持有一步登天的思维,其实就是步上当时门徒的后尘。我们想透过服侍来得着人吗?那就需作好周全准备,走上一条吃力不讨好、受苦熬练的道路,还不时要祷告、争战、挣扎、流泪……。
唯有经过十字架的服侍过程,我们才会珍惜收成的甜蜜。华人有一句话蛮有意思:“先苦后甜”,这句话可描绘我们的祖先,千里迢迢从中国下南洋,身上不名一文,只有几斤牛力,到这儿披荆斩棘,千辛万苦建立家园,才有今日的成就。秉持同样的精神,不少华裔莘莘学子继承了“先苦后甜”的精神,在竞争剧烈的环境下挑灯夜读,为自己的前程读出一个美好的春天。
当耶稣提出在十架上牺牲自己时,说的也是“先苦后甜”的道理!这是上帝的计划,先有十架,后有荣耀;先有受难,后有复活……。可是,主的门徒却上了魔鬼的当,陷入撒旦所设的网罗里。他们妙想天开,以为抵达天国荣耀的那条路,不必经过十字架,可以一步登天。这种思维跟“先有十架,后有荣耀”的属灵原则背道而驰!事实上,耶稣对门徒的要求:走在服侍人的道路上,需具备舍已的精神。
我们要弄清楚,耶稣所提的舍已(Self-denial),其意义不同於自我牺牲( Self-sacrifice)。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达致服侍人的目的,我们服膺“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耶稣所说的舍已,意味着门徒先把自己生命全然交托基督,然后才去从事服侍的工作。这种舍已的行动,绝不是一时的冲动,更不是五分种热度……,而是天天背起自己十字架来跟随主!让耶稣走在前头,我们紧跟在背后,一步一脚印服侍人时,就是对准上帝的心意作服侍了。
思考问题:当耶稣要求门徒背十架舍已服侍人,这也是他对今日基督徒所定的要求。请思考服侍人跟背十字架有什么关系?如果我们想在服侍人的道路上走得久远,应当持有何种心态?
Saturday, December 19, 2009
Wednesday, December 16, 2009
灵修短篇:服侍人群(六)
第六篇:服侍人需具怜悯心
“我怜悯这众人……”(马可福音8:2)
世人常有一句话挂在嘴边:“诚实是最好的处世 方针”(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许多成功人士,都是靠这句话出人头地。在耶稣服侍人的道路上,他不只服膺为人诚信的崇高精神 ,更是以怜悯人的心肠(Compassionate Heart)服侍人,这是我们应当效法的最高典范。
当耶稣说:“我怜悯这众人”这句话时,他还停留在低加波利这个地方,那里住了许多外族人。上节经文提到,群众跟随耶稣已经三天了,食物已经吃完,大家感到饥肠辘辘。大伙儿听耶稣讲道三天,足见他们对灵性食物的渴求,是何等的强烈!当中有人居处遥远,仍不辞劳苦,不畏艰辛……,这三天下来,肯定要宿露旷野,过着“非人”生活。
这班人来了,大部分带着纯正动机,聆听耶稣讲道。经文里用prosmenein形容群众的专注,它含有“委身”之意,即群众委身於耶稣基督,绝不心猿意马。这个举动,跟现代人“委身”於娱乐节目形成强烈对比。世人可以三天三夜追看连续剧,却无法象这班群众那样三天三夜追听耶稣讲道。难怪现代人感到心灵空虚,是因为心灵被娱乐消遣所麻醉了。
耶稣服侍人无微不至,不只为群众提供灵命的需要,也不忘照应人群肉身的需求。耶稣怜悯众人,尤其是当他看见有客从远方来,惟恐归途半路不支倒地,必须为他们预备食物。这一次,耶稣再次行了神迹,采取主动喂饱四千人,当中包括许多男人和妇孺,犹太人和非犹太人都受惠。这表明一件事:耶稣不只满足本族人的需求,也没有忘记外族人的需要,因为上帝的救恩是世界性的,他怜悯世上所有人。
现今世代跟耶稣时代不是很相像吗?当今的物质生活如何富裕,都无法满足人心的空虚,人们空有娱乐与消遣,却没有生命的恒常喜乐。作为基督徒的我们,有义务把美好的信息传递开来,用诸般怜悯作出服侍。虽然我们不可能象耶稣那样,行神迹喂饱几千人,但是我们可以用属灵的食物供应世人,让他们得到真正的祝福,恒常的喜乐。我们当以怜悯的心肠服侍众人,不论信徒或非信徒,不分本族人或外族人……,因为上帝怜悯世人,他不只“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太5:45)
思考问题:世人常说基督教是一个博爱的宗教,信徒如何体现这种的“博爱”?当年耶稣用神迹喂饱数千人,今天我们如何让这个“神迹”重现在我们服侍人的事上?
“我怜悯这众人……”(马可福音8:2)
世人常有一句话挂在嘴边:“诚实是最好的处世 方针”(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许多成功人士,都是靠这句话出人头地。在耶稣服侍人的道路上,他不只服膺为人诚信的崇高精神 ,更是以怜悯人的心肠(Compassionate Heart)服侍人,这是我们应当效法的最高典范。
当耶稣说:“我怜悯这众人”这句话时,他还停留在低加波利这个地方,那里住了许多外族人。上节经文提到,群众跟随耶稣已经三天了,食物已经吃完,大家感到饥肠辘辘。大伙儿听耶稣讲道三天,足见他们对灵性食物的渴求,是何等的强烈!当中有人居处遥远,仍不辞劳苦,不畏艰辛……,这三天下来,肯定要宿露旷野,过着“非人”生活。
这班人来了,大部分带着纯正动机,聆听耶稣讲道。经文里用prosmenein形容群众的专注,它含有“委身”之意,即群众委身於耶稣基督,绝不心猿意马。这个举动,跟现代人“委身”於娱乐节目形成强烈对比。世人可以三天三夜追看连续剧,却无法象这班群众那样三天三夜追听耶稣讲道。难怪现代人感到心灵空虚,是因为心灵被娱乐消遣所麻醉了。
耶稣服侍人无微不至,不只为群众提供灵命的需要,也不忘照应人群肉身的需求。耶稣怜悯众人,尤其是当他看见有客从远方来,惟恐归途半路不支倒地,必须为他们预备食物。这一次,耶稣再次行了神迹,采取主动喂饱四千人,当中包括许多男人和妇孺,犹太人和非犹太人都受惠。这表明一件事:耶稣不只满足本族人的需求,也没有忘记外族人的需要,因为上帝的救恩是世界性的,他怜悯世上所有人。
现今世代跟耶稣时代不是很相像吗?当今的物质生活如何富裕,都无法满足人心的空虚,人们空有娱乐与消遣,却没有生命的恒常喜乐。作为基督徒的我们,有义务把美好的信息传递开来,用诸般怜悯作出服侍。虽然我们不可能象耶稣那样,行神迹喂饱几千人,但是我们可以用属灵的食物供应世人,让他们得到真正的祝福,恒常的喜乐。我们当以怜悯的心肠服侍众人,不论信徒或非信徒,不分本族人或外族人……,因为上帝怜悯世人,他不只“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太5:45)
思考问题:世人常说基督教是一个博爱的宗教,信徒如何体现这种的“博爱”?当年耶稣用神迹喂饱数千人,今天我们如何让这个“神迹”重现在我们服侍人的事上?
Wednesday, December 9, 2009
灵修短篇:服侍人群(五)
第五篇:服侍人需按步就班
“耶稣……就从低加波利境内,来到加利利海。”(马可福音7:31)
根据马可福音的记载,耶稣再次回到曾经传道的地方—低加波里(Decapolis),这一趟可说故地重游了。不久前,当耶稣与门徒初临该境时,亲睹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小插曲:有人被鬼附身在坟场里乱嚷乱叫,耶稣将群鬼从他身上驱赶出来,讵料污鬼冲入猪群引起轩然大波,结果耶稣受促离开那小镇。
当耶稣率领门徒离开后,获赶出污鬼的人可能深受感动,落力为上帝的福音作见证,进而扭转整个局面,改变人们对耶稣的错误观念。此趟耶稣旧地重游,整个情况大不相同,他和门徒受村民夹道欢迎。当耶稣携门徒抵达时,由于行程遥远长途跋涉,已经气喘呼呼了。按照常理,耶稣勿需费时费力绕大圈,进行一些毫无生产力的工作。
为何如此大费周章?耶稣或许刻意绕大圈子,不想直接经过加利利境内,极可能避免跟希律王安提帕或当地的法利赛人冲突!由于他的时间还没有到,所以他运用上帝的智慧来走较远的路程,他自己都说过了:“如果有人要你走一里路,你就陪走两里路。”这证明 了上帝的儿子说话算数,讲到做到,为我们留下好榜样。
耶稣在服侍人时不抄捷径,他宁愿舍近取远,对我们来说,到底有何启示呢?置身在廿一世纪,人们在办事与工作上经常讲究速度与效率,可惜往往却是“欲速则不达”!很多时候, 我们本身亲睹了神速完成的工程,往往都是草草了事,最终变成了“豆腐渣工程”,很快完成,当然也很快倒蹋!因此,这类的工程是草木禾秸的工程,绝不是金银宝石的建造。
不错,讲求效率非常好,我们不能有丝毫妥协,但是在服侍人这码事上,真是“好事多磨”,一点也急不来。当耶稣绕过低加波利,在前往加利利之前,他在那儿行了一个神迹,医好一个又聋又哑的男子,众人将荣耀归给上帝!这个举动应验了先知以赛亚的宣告:“那时瞎子必睁开,聋子的耳必开通。那时瘸子必跳跃象鹿,哑吧的舌头必能歌唱;在旷野必有水发出,在沙漠必有河涌流”(赛35:5-6)。
无独有偶,先知以赛亚当时所描写的地方,也就是耶稣所临在的低加波利境域!原来上帝按照自己所定的时间,不迟也不早,让先知以赛亚这句话,透过耶稣的服侍人的行动具体应验了。
思考问题:古有明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套用在服侍人的事上,有没有异曲同工之妙?你是否认为工作速度快,那么服侍效果一定好?
“耶稣……就从低加波利境内,来到加利利海。”(马可福音7:31)
根据马可福音的记载,耶稣再次回到曾经传道的地方—低加波里(Decapolis),这一趟可说故地重游了。不久前,当耶稣与门徒初临该境时,亲睹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小插曲:有人被鬼附身在坟场里乱嚷乱叫,耶稣将群鬼从他身上驱赶出来,讵料污鬼冲入猪群引起轩然大波,结果耶稣受促离开那小镇。
当耶稣率领门徒离开后,获赶出污鬼的人可能深受感动,落力为上帝的福音作见证,进而扭转整个局面,改变人们对耶稣的错误观念。此趟耶稣旧地重游,整个情况大不相同,他和门徒受村民夹道欢迎。当耶稣携门徒抵达时,由于行程遥远长途跋涉,已经气喘呼呼了。按照常理,耶稣勿需费时费力绕大圈,进行一些毫无生产力的工作。
为何如此大费周章?耶稣或许刻意绕大圈子,不想直接经过加利利境内,极可能避免跟希律王安提帕或当地的法利赛人冲突!由于他的时间还没有到,所以他运用上帝的智慧来走较远的路程,他自己都说过了:“如果有人要你走一里路,你就陪走两里路。”这证明 了上帝的儿子说话算数,讲到做到,为我们留下好榜样。
耶稣在服侍人时不抄捷径,他宁愿舍近取远,对我们来说,到底有何启示呢?置身在廿一世纪,人们在办事与工作上经常讲究速度与效率,可惜往往却是“欲速则不达”!很多时候, 我们本身亲睹了神速完成的工程,往往都是草草了事,最终变成了“豆腐渣工程”,很快完成,当然也很快倒蹋!因此,这类的工程是草木禾秸的工程,绝不是金银宝石的建造。
不错,讲求效率非常好,我们不能有丝毫妥协,但是在服侍人这码事上,真是“好事多磨”,一点也急不来。当耶稣绕过低加波利,在前往加利利之前,他在那儿行了一个神迹,医好一个又聋又哑的男子,众人将荣耀归给上帝!这个举动应验了先知以赛亚的宣告:“那时瞎子必睁开,聋子的耳必开通。那时瘸子必跳跃象鹿,哑吧的舌头必能歌唱;在旷野必有水发出,在沙漠必有河涌流”(赛35:5-6)。
无独有偶,先知以赛亚当时所描写的地方,也就是耶稣所临在的低加波利境域!原来上帝按照自己所定的时间,不迟也不早,让先知以赛亚这句话,透过耶稣的服侍人的行动具体应验了。
思考问题:古有明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套用在服侍人的事上,有没有异曲同工之妙?你是否认为工作速度快,那么服侍效果一定好?
Subscribe to:
Posts (Atom)